close

  央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(記者何源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今年是老舍先生誕辰115周年,《駱駝祥子》是老舍先生的長篇代表作,國家大劇院以原創歌劇《駱駝祥子》的問世來真誠致敬這位偉大的人民作家。
  幾十年來,《駱駝祥子》擁有眾多藝術形式的改編版本,歌劇《駱駝祥子》將是國家大劇院是《西施》、《趙氏孤兒》之後第五部原創中國歌劇,也是大劇院第一部改編自中國現代文學名著的歌劇,醞釀創作近三年。
 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,《駱駝祥子》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代表性符號,而歌劇是西方表演藝術形式,兩者似乎南轅北轍。
  老北京背景的作品就一定要充滿老北京的味道嗎?今天歌劇版《駱駝祥子》演員第一次在媒體前亮相。歌劇會如何表現京味兒十足的《駱駝祥子》呢?
  說起老舍的《駱駝祥子》,這部作品夾雜著北京土話、歇後語,又有著濃厚老北京的風土人情,這樣的一部作品大概很難將它和西方藝術形式聯繫在一起,也正因為如此,歌劇版的《駱駝祥子》反而多了幾分神秘感。劇中虎妞的扮演者沈娜說:
  沈娜:很有京韻大鼓的味道,我們會有身段上的一些表現,大家會完全看到那個京味兒的東西。
  單弦、京韻大鼓、大三弦、嗩吶、曲藝、叫賣等元素都出現在了歌劇版《駱駝祥子》中,這也是自1936年從老舍完成這部作品後,78年來第一次以歌劇形式表現。擔當作曲重任的作曲家郭文景談了他的創作。
  郭文景:北京人說話的這些腔調等等,對於我處理語言、譜曲都是有很大的幫助,我是從大量的聽說唱和叫賣著手的。比如說到第九場結尾之間,我寫了一首合唱,這個合唱使用了京韻大鼓的音調,但是我的音樂提示是,京韻大鼓的旋律,西方的演唱方式,小說駱駝祥子的各種改編形式,都是在追求老北京的味道,如果說歌劇還走這個路子的話,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歌劇的特長。
  將歌劇表現特征放在第一位,這樣一部將近3個小時的歌劇《駱駝祥子》會留得住觀眾麽?導演易立明顯得信心十足。
  易立明:觀眾一定不會低落的,音樂已經非常非常充沛了,大家會覺得這個既親切,又不覺得這個好像特土,老是再有新的東西出現了,一般來說歌劇不太會講故事,其實我們這個歌劇的故事性也很強,也是北京人生活的形態,所以觀眾決不會看不下去。  (原標題:《駱駝祥子》將登歌劇舞臺 國家大劇院醞釀創作近三年_tech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x39jxry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